教育机构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冶金与环境学院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体育教研部 基础医学院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 湘雅护理学院 湘雅口腔医学院 湘雅药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邓迪国际学院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研究机构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低碳有色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精神疾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卫健委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列车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高性能铝材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
English

大瑶山上那八年——中南大学定点帮扶江华工作纪实

新华网长沙12月3日电(谢樱 唐潇珺)莽莽南岭,群山深处,有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座风情摇曳的瑶城。

这是地处湘、粤、桂三省(区)十字路口上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着全国瑶族十分之一的瑶胞。然而,这座享有“神州瑶都”美誉的千年古城,长期被大山拖住了发展的脚步,是集“山、少、偏、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2012年,江华县成为中南大学定点帮扶对象。一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同时在两地铺开。从此,一场跨越千里的牵手使中南大学与江华县心相连情相系,持续八年的接力攻坚战徐徐展开。

八年多来,面对精准扶贫攻坚这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中南大学自觉担当,充分发挥优势,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驻村扶贫等形式,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当地提高“造血能力”,用踏实有力的步子为贫困群众辟出一条奔往小康的“登山路”。

搭台铺路,吹响“集结号”

攻坚战第一役,就是要深入摸清实情,建立联系机制,做好帮扶规划。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中南大学通过组织开展调研、派驻扶贫工作组、签署帮扶战略协议等方式架起一座通往江华的长效对接之桥,确保前期各项基础工作一一落地。

2013年9月,中南大学驻江华县扶贫工作组成立。此前已正式挂职任江华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李博同志任组长,组员余超同志挂职江华县教育局副局长,辛星同志挂职江华县一中副校长。2014年10月12日,中南大学又选派谈晓辉同志和龙卿富同志挂职江华县移民局副局长。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率队前往江华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附属医院,纷纷立足自身优势,找准扶贫工作的主攻点、切入点提供专业支援。

2013年6月上旬,中南大学冶环院、地信院为江华县政府免费提供选矿技术和成矿预测咨询。这是学校首次利用科研优势为江华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2013年6月19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为江华县人民医院授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技术指导医院”,与江华县人民政府签署医疗帮扶战略协议,与江华县人民医院签署医疗帮扶合作协议,拉开健康扶贫的序幕。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与江华县人民政府签署医疗帮扶战略协议

2013年6月27日,招生办与江华县第一中学举行仪式,签署了共建“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协议书,授予江华一中“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匾牌,标志着中南大学第一次同江华教育接轨。

2014年5月17日,学校组织开展江华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化扶贫的种子在会上破土萌芽。

这一阶段,中南大学重点承担了两岔河乡与大圩镇15个高寒山区贫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配合县委成立高寒山区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搬迁工作整体计划和科研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帮助成立高寒山区贫困村搬迁协会,按计划推进搬迁群众的组织、资金筹集和征地等工作。学校和建艺院共拿出53万元用于规划项目,负责完成与之相关的大圩镇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移民安置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宝镜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此外,建艺院、土木院和学校所属的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帮助江华县完成五个水库移民安置区的交通市政设计任务。

搬迁工作小组成员讨论移民安置区选址

第一战役打响的两年多内,扶贫工作成效初见。2014年3月,中南大学被国务院授予“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2015年1月,李博被永州市人民政府荣记二等功一次。

精准施策提速减贫

2015年6月,信息院黎胤从李博手中接过了中南大学江华扶贫队队长的交接棒,在大瑶山上,一扎就是四年。一个月后,同院的朱徐也赶来支援,进入大圩镇长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队牢牢把握“精准”这个核心要求,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大关键问题下足功夫。

从2015年到2018年,中南大学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锁定江华需求,从“倾我所有”进一步偏向“以己之长,扶其所短”,重点从教育、医疗、文化、驻村、电商等方面着手,有的放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从2015年开始,学校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常务副校长,每年都要前往江华调研、听取进度汇报、解决面临困难。同时,为了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按年与江华县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卫生、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签订帮扶责任书,把每年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完成单位,并纳入二级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

互动联系更紧密,施策也就更加精准。针对当地教育所存在的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痼疾”,中南大学以大圩镇为攻坚点,集中精力进行教育扶贫。为了切实让当地人民“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筑牢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学校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开展健康扶贫。根据江华县文化特色鲜明、自然风光条件优越的实际情况,学校从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及推广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文化扶贫新模式。

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阵地,也是脱贫攻坚最薄弱的一环。2015年开始,学校进一步把帮扶重心精准锁定在大圩镇长山村。

驻村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村民排“生活”忧、解“发展”难。

水泥硬化后的长山村道路

为破除村里发展经济的瓶颈、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学校筹措200余万元完成电网改造,结束了长山村7组不通电的历史,筹措53万元建成4个蓄水池,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安全,实现人畜饮水分离。筹集300万元完成了13.5公里村组路全部水泥硬化。修建村级卫生室和公共厕所,实现网络入村,建立了远程移动医疗服务和慢性病筛查。投资10万元修缮村委会闲置用房,建起老年活动服务中心。筹资10万元用于修葺原村小学场地,完善相关设备设施。此外,学校工会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动,募集捐款312万余元,用于江华县大圩镇225户危房改造及旧房修缮项目。

针对当地农产品销售困境,学校以“农村电商”为抓手,为长山村探索一条生财之道。2016年11月,在学校专项经费校内外资源的支持下,中南大学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和大圩镇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动,“瑶都优品”电商平台正式上线,福农网等电商平台成为合作伙伴。校团委、商学院还先后培训了100多名当地村民,该平台已实现当地农户自主运营。此外,中南大学还通过扶持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来进行供应端的推广,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实现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7年10月20日,长山村完成湖南省首轮整村脱贫验收。当年,黎胤、朱徐获得湖南省2017年度“最美扶贫人物”荣誉称号。

“造血”助效稳扎“富根”

解实难,更要谋长远。2018年以来,为了帮助当地农民鼓起“钱袋子”,中南大学驻村扶贫队牢牢扭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为了加强扶贫工作队的力量,2018年5月,按照学校党委安排,周飞、江泽光、简瑞余三位同志加入扶贫工作队。次年6月,曹斌、陆宝春接替江泽光、简瑞余加入。7月,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张国栋接任扶贫工作组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至此,新一批扶贫队人员轮换完成。

2018年3月,来校工作仅四个月的校党委书记易红,就带队前往江华县进行精准扶贫调研,期间与江华县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走访大圩镇长山村贫困户,实地了解长山村村情。2018年10月,校长田红旗也率队前往江华调研,来到长山村,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次年,易红、田红旗又先后再访江华,开展实地考察,巩固提升脱贫摘帽成果。两年来,他们多次关注并部署长山村产业扶贫,为全校上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信心,也帮助扶贫队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

两年时间里,在大量走访调研、充分论证、招商引资、流转土地等工作基础上,“山上茶旅融合,山下果蔬基地+食用菌产业”的长山村集体经济发展布局初具规模。

猕猴桃基地是村集体经济最先打造的一个项目,从2018年开始,在扶贫队的引导下,村民们自愿流转了近200亩土地,引进了市场上销路不错的红心猕猴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管理,预计每年猕猴桃产量可达6-8万斤,产值近60万元。

2019年12月12日,由学校重点引进的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开工建设,中南大学采用委托帮扶的模式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可为村集体带来16万元年收益,并增加130余个就业岗位。

2019年12月23日,《中南大学长山村江华苦茶生态种植示范园项目》成功取得江华县发改局备案证明。中南大学投入帮扶资金280万元,利用山坡和空闲林地,开辟了600亩茶园,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劳动务工、土地产权流转等形式,带动周边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长山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上,村民们正排队领分红

2020年1月21日,长山村召开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这是长山村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次分红,也是江华县第一个进行集体经济全民共享的村。长山村335户村民,共计分得2019年度集体资产收益金17万元。

2020年8月,全村107户426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1746元提高到2019年底11676多元。

2019年4月,江华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共脱贫27394户111409人,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1%下降至0.38%。

八年倾力帮扶,让脱贫蓝图变现实,令振兴愿景成实景。如今的江华县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小康生活目标阔步迈进。

来源链接:http://www.hn.xinhuanet.com/2020-12/03/c_1126816958.htm